流言
“银碗可以把墨水变干净,代表能吸收毒素。”
很多景区导购在推销银碗等器具时,会强调银可以去毒,并会做实验演示:比如用一个银碗装水,然后滴入墨水,然后没过多久水就完全干净了。他们说银碗的银离子可以把水中的墨水完全净化掉,吸掉墨水的毒素。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银是一种不活泼金属,正常的水很难和银碗发生反应。墨水变色是由于墨水里的酸性甲基蓝很容易被氧化褪色,只要在水里加入一些氧化剂、弱碱性物质或络合剂等,就可以让墨水褪色了。
这个反应和银碗没有关系,也不存在“毒素”被银碗吸收的情况。
一些景点为了高价卖东西,可以说什么招数都能用上,只不过没想到几十年前的骗术,重出江湖又骗到了一批新人。
银碗里的银离子
银离子确实有除菌作用,因为一旦银变成离子状态(Ag⁺),就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对细菌等微生物体内的巯基(-SH)有很强的亲和力。这样一发生反应,就会让微生物中的酶永久失活,让细胞无法继续能量代谢从而走向衰亡。这种效应对于部分细菌、部分病毒、真菌、藻类等微生物都有效。
但银是一种非常不活泼的金属,由银原子构成。当它和一些酸或者其他强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时候,才会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也就是说,在纯银碗里倒入纯净水,是不会有“银离子”出现的,除非碗中所放的是某种强氧化剂。
目前银离子抗菌主要应用于纺织物中,让银离子以纳米银、银沸石、磷酸锆(钠)银、硫化银、氯化银等形式出现。在纺丝的阶段加入这些粉体,形成银离子腈纶纤维,然后把这种纤维做成的织物层置于几层织物的中间。当汗液/水汽让环境变得潮湿时,就会让银离子持续缓慢地发生反应,进行除菌作用。
净化墨水
就是吸掉墨水里的毒素?
首先,无色绝不等于无毒。进行了一顿操作,让一些有色液体变澄清,只能说明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有色的部分,可不一定是毒素;甚至可能是有色的成分经过化学反应后变得澄清的同时又生成了无色无味的有毒物质。所以把液体变色这个过程直接等同于“去掉毒素”,是一个混淆视听的谬误。
其次,墨水里并没有什么要命毒素。看了一些景区实况演示视频之后,发现好像所有银碗实验用的“毒素”,都是纯蓝墨水。纯蓝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酸性甲基蓝,非常容易被氧化褪色,只要在水里加入氧化剂、弱碱性物质或络合剂(如草酸)等,都能让纯蓝墨水变透明。
可能很多人被忽悠都是由于古代有“银针验毒”的习惯,在影视剧里这一行为也屡见不鲜。不过银针验毒在古代更成立的原因是古人下毒的主要手段是砒霜,砒霜的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它是可以与金属银发生反应的,银针会迅速变黑。同样,假如是一些现代毒药,比如农药、氰化物,银针就完全没有什么效果了。
银质器具可以
当日常饮食的器具吗?
简单的答案是可以,但没太大必要。
首先要想保证安全无忧,需要确认银器是 925 银或 999 银制成,即银的纯度在 92.5%以上或者 99.9%以上。
其次,达到这种纯度的银,质地软,导热极快,这两个特性决定它不太适合日常使用。想象一下,用银碗盛了汤,端的时候烫了手然后不小心把银碗摔地上再摔出一个坑……还是用导热慢的陶瓷碗或者更结实的不锈钢碗更合适。
如果觉得银碗实在漂亮,就是很想用,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鸡蛋、大蒜、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里的硫化物可能会让银器变黑。虽然黑黑的硫化银对人体无害,不会被消化吸收,但是本来亮闪闪的银碗变成了黑碗,好像和图它好看的初衷越走越远了……
所以如果想使用银器吃饭,并不用担心健康问题,但是你可能需要为了视觉体验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精心呵护它了。
照“谣”镜
这类谣言会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的特点,尤其利用一些有年头的故事进行包装,将化学变化直接解读成吸收毒素的夸张说辞。
面对这类谣言,需要先依据科学逻辑判断,尤其要留心那些夸张的、有神奇功效的说法,应时刻保持警惕。
来源: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