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油,因为含有反式脂肪酸而令很多人谈之色变,民间还一直流传着“植物奶油的危害堪比杀虫剂”“植物奶油会让人慢性中毒”的说法。
植物奶油当真“万恶”到一口都吃不得吗?
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确实应该警惕
动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区别,从名字上就很容易理解,动物奶油基料来源于动物油脂,比如牛奶、羊奶。植物奶油又名植脂奶油,基料来源于植物油,比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棕榈油等。
从液体的植物油变成容易打发的软乎乎的植物奶油,常见的油脂改性技术之一就是加氢硬化工艺。一直被大家诟病且避之不及的反式脂肪,就是不完全氢化的副产物。
综合国内外研究,反式脂肪对于健康的危害已经非常明确。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血脂水平,使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降低,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根据世卫组织的资料显示,每年约有 54 万例死亡可归因于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反式脂肪的高摄入量可以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34%,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 28%;
来自反式脂肪的能量摄入每增加 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6%;
此外,反式脂肪还会诱导细胞凋亡和人体炎症。
自世卫组织于 2018 年首次吹响了全球性消灭反式脂肪酸的号角之后,国内外都在为之努力,比如从国家层面限制工业反式脂肪的使用,强制性要求包装上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根据今年年初 WHO 发布的报告,估计全球仍有 50 亿人面临反式脂肪对健康的破坏性影响。
总之,反式脂肪对心脑血管健康很不友好,且没有任何已知的健康益处,消灭人造反式脂肪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植物奶油,一口都不能吃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植物奶油≠氢化油≠反式脂肪酸。随着工业油脂技术的不断完善,现在不少植物奶油已经能做到只含有少量甚至不含有反式脂肪酸。
其次,一刀切地强制禁止含有反式脂肪的任何食品,不太现实。
除了人造奶油以外,起酥油、植脂末、代可可脂、人造黄油都是反式脂肪酸大户。烘焙食品,如面包、蛋挞、蛋卷、蛋糕、饼干等,还有薯条、炸鸡、油条之类的油炸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在烹煮食物的过程中,油温过高或者反复煎炸,也有可能产生反式脂肪。
除了食品加工中产生的人造反式脂肪,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的乳制品和肉类中还含有天然反式脂肪。
做到一口都不吃、绝对禁止,实在太难了。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建议,反式脂肪摄入量应少于人体每天热量总摄入量的 1% ,不应超过 2.2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 2g。
能清楚地知晓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合理控制摄入量,才是更现实的做法。
比如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留意营养成分表。配料中可能使用了含有反式脂肪酸原料的,其营养成分表中需要强制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配料中含有以氢化油和(或)部分氢化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末和代可可脂等,也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但是若上述产品中未使用氢化油的,可由企业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食品反式脂肪酸的含量≤0.3g/100g,可以标示为 0。
另外说一句,含反式脂肪酸的植物奶油尽量少吃或不吃,不代表动物奶油就能敞开吃,毕竟满满的都是脂肪和热量,都要合理限制摄入哦!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2]https://www.who.int/news/item/23-01-2023-five-billion-people-unprotected-from-trans-fat-leading-to-heart-disease
[3]https://www.who.int/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nutrition-trans-fat
[4]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igh-blood-cholesterol/in-depth/trans-fat/art-20046114
[5]植物油基人造奶油研究进展 马慧1 ,杨宏黎1 ,杨舒2 ,张焕丽1 ,肖志刚1,*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7.13.044
来源:科学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