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沉迷手机,只有坏处,就该没收手机? 科普常识-吉林省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董蕾 3892082
爸妈沉迷手机,只有坏处,就该没收手机? 科普常识-吉林省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董蕾 3892082

爸妈沉迷手机,只有坏处,就该没收手机?

2024-10-18      来源: 吉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老年人短视频‘上瘾’有害身心,需要‘戒断’?”

  老年人很容易沉迷刷手机,是上了年纪意志力下降了,为了他们好,需要帮他们“戒断”,最好让老人远离智能手机。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过于武断。

  一方面,现在的很多短视频APP会使用浑身解数来让人尽可能多看,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沉迷。另一方面,适度使用手机,包括看短视频,对晚年生活有好处,因此,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我的妈妈被短视频抢走了”

  “怎么办,短视频已经把爸妈干废了”

  “有没有老年人的戒网瘾学校,给我爸妈报个名”

  ……

  老年人手机上瘾,特别是沉迷短视频,近两年来在网络上经常被呼吁关注,已经成了一部分家庭的痛点。这只是因为老年人失掉自控力了吗?答案当然没这么简单。

  今天,咱们就简单聊一聊,老年人对短视频太上头到底是为啥。

  推荐算法让人沉迷

  短视频产品的算法背后有一套精密的机制——推荐算法。这些算法会统计用户的行为数据,推荐符合兴趣和注意力的内容,不断推送让人停不下来的短视频。

  而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越长,累积的行为数据越多,系统也就越了解你,推荐算法越精准。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本就多,所以一旦接触了短视频,爸妈每天比咱们多出来好几倍的时间玩手机,上瘾的速度当然更快。

  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可能相对没有那么广泛的兴趣,也不太了解推荐算法,更不太清楚如何应对推荐算法,因此一旦被卷入某一类内容,可能很容易陷入重复的观看循环。

  那么,该怎样让爸妈意识到这一点呢?

  短视频就是电子版的“嗑瓜子”

  可以用“嗑瓜子”来比喻短视频推荐系统,帮助爸妈理解——“短视频像瓜子,嗑起来没负担,一口不多,但不知不觉就吃了一整袋。” 这个比喻能说明短视频内容虽短小,却让人停不下来。一次次刷短视频,就像不停嗑瓜子或吃薯片——很快“吃撑”,时间也悄然流逝。

  这种上瘾机制可以用大脑的“奖赏回路”来解释。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愉悦,就像游戏中通关后的奖励。每当做了让自己开心的事,比如看短视频或吃零食,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促使我们不断重复这些行为。而短视频的“反馈回路”很短,几秒钟的视频就能产生多巴胺的快速分泌,类似于两秒钟吃下薯片或轻松嗑开瓜子壳。这个即时反馈让人上瘾,渴望更多的“小奖励”。

  这种持续的小奖励会让人刷到停不下来,直到一整盘瓜子嗑完,或者一天的短视频看完。这就是因为多巴胺让大脑觉得重复这个行为是有价值的,所以人们会不自觉地不断重复这种行为。

  短视频又像盲盒和彩票

  短视频让人难以停下,还因为它采用了“盲盒机制”——每次滑动屏幕时,你不知道下一个视频是什么,可能很有趣,也可能普通。这种不确定性让人忍不住一直刷,就像开盲盒,充满期待和偶尔的惊喜。

  如果跟爸妈解释,可以用“买彩票”打比方:“刷短视频就像买彩票,明知中奖几率低,但忍不住买下一张。短视频也是如此,每滑一次,总觉得下一个视频可能会更有趣。”这种“随机奖励”机制通过不断使人产生期待和偶尔的奖励让人上瘾。虽然大多数视频平平无奇,但每刷一个新视频,大脑会产生期待,认为下一个可能更精彩。

  平台甚至会故意在几条普通视频后推送一个特别精彩的视频,给你一种“中奖”的感觉,增加惊喜感。这种不固定的奖励机制被称为“间歇性强化”,与赌博或游戏中的奖励机制相似。偶尔出现的“好内容”会让人觉得继续刷下去能看到更多精彩内容,让人更难以抗拒,更停不下来。

  通过这种偶尔的“好内容”奖励,短视频平台让用户感到不断刷视频是值得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让你惊喜。

  所以说,不是老人“意志薄弱”,而是这类产品实在是做到了用户心巴上。

  需要“没收”老年人的

  智能手机吗?

  虽然前面说了半天短视频带来的“上瘾”问题,但话说回来,我们也没有必要将短视频视为让老年人上瘾的“洪水猛兽”,更不用让老年人和互联网完全隔离。毕竟信息时代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轰隆隆地向前。咱们所有人都在同一趟列车上,当然也包括家里的老人,一味地不让他们用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一方面,数字产品确实也给老年人带来了一些好处。有一些社会和心理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使用各类数字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丰富的信息,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丰富,也有助于减轻抑郁,其中就包括观看短视频。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孤独是老年人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潜在原因。由于离开工作环境、身体机能下降、现实社交网络薄弱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经历孤独等负面情绪 ,使他们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寻求社交互动或娱乐来缓解孤独感。

  而且除了短视频和游戏为代表的娱乐属性,网络工具属性分为很多方面,还有聊天软件、视频电话等代表的通讯和社交属性。

  咱们也得客观分析,移动信息时代,还是给生活带来不少便利的。智能手机也给爸妈提供了很多帮助和娱乐。当然,我们也得引导、帮助爸妈健康使用。尤其要帮助老年人提高信息素养,避免各类骗局。

  比如笔者的一个方法,爸妈被“信息茧房”困住了,你把他们“生拉硬拽”出来就完了——物理上拖拽需要你使出“牛劲儿”,但赛博拖拽只需要举起手机,动动手指。

  咱们既然已经知道短视频 App 给每个人推荐的东西不一样,你可以把你手机里的科普啊、新鲜有趣的知识啊、新闻啊,强行举到爸妈眼前看。

  “你看,这个多有意思,其实你手机里的那些视频,掺杂了很多假消息,有很多人故意欺骗老年人而制作的。短视频 App 推荐给大城市的大学生、白领啊,是一些更有趣有用的内容呢,不信你看看。”

  你可以这样跟爸妈说,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手机里的视频,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也不是这个世界的一切。

  当然,如果发现爸妈日常使用手机,尤其是短视频时间太长了,已经影响正常生活了,比如视力衰退、久坐不动等健康风险,那咱还是应当多陪伴、劝解,帮他们让生活尽可能丰富一点,不要老是看短视频。比如可以带爸妈多去户外走走,一来离开 WiFi 网络,二来户外自然环境,能够让人少看手机。

  跟老年人沟通和跟孩子沟通一样,不能一味指责,毕竟,这也根本不是他们的错。

  照“谣”镜

  “戒手机”这种偏见忽视了手机对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夸大了负面影响,缺乏科学依据。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老年人使用手机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提高生活质量。有时,老人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却是情有可原的诉求。对长辈我们不妨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帮他们满足需求,不要一味指责强求。

  来源:吉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初审:董蕾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