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科普常识

权威发布!2024年度吉林省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名单出炉

为加强网络举报宣传,引导网民积极参与网络举报,提升识谣辨谣能力,2025年1月27日,由中共吉林省委网信办主办,吉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协办的“2024年度吉林省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共征集了近151件权...

吉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2025-04-19

皮肤毫毛重,说明雄激素旺盛?

网上有传言称:“皮肤毫毛重,说明雄激素旺盛。”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科学辟谣 2025-10-11

含水量高、保质期又长的食物不要买,全是靠防腐剂?

食品的保质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食物的水分含量、含糖量、含盐量等,以及杀菌、真空、密封等食品的包装和生产工艺。添加防腐剂的确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科学辟谣 2025-10-11

刚死的螃蟹,到底能不能吃?真相是……

刚死不久的螃蟹到底能不能吃?冰鲜螃蟹有没有风险?

科学辟谣 2025-10-11

多喝水就能防秋燥……是真是假?

“多喝水就能防秋燥”这种说法不完全对。燥邪伤人的核心原因是“津液亏虚”。中医的“津液”是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全身,包括水、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10-10

购买生鲜时,颜色越好看越好?

食物的颜色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物的新鲜度,但并非颜色越好,品质越好。生鲜食材的色泽受品种、产地、季节、生长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比如有的深海鱼类因富含虾青素而呈现鲜艳红色,有的淡水鱼颜色则较浅。如果盲目追求颜色鲜亮,很可能误判食材品质。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10-10

南北“两重天” 天气差异为何这么大?

假期后返工第一天,一场降雨就让华北的公众感到秋意凉,一些网友还疑惑“难道这会儿就要穿秋裤了吗”;与此同时,江南华南等地的高温却迟迟不退。近期南北方天气形势究竟如何?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2025-10-10

这10个“养生”做法,其实并不健康!

随着健康理念的传播,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了。关于如何养生,有很多流传甚广的说法。但要注意,有些说法你要真的跟着做了,养生不成反而损害健康。

吉林省互联网举报中心 2025-10-10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区别不大?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最关键的差异点在于“用药风险”和“购买/使用权限”上面。

科学辟谣 2025-10-09

孩子脸蛋长白斑,说明肚子有蛔虫?

网上有传言称:“孩子脸蛋长白斑,说明肚子有蛔虫。”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科学辟谣 2025-10-09

吃蛋黄能补铁?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蛋黄中含有一部分铁,但受到蛋黄大小的限制,补铁贡献并不大。

科学辟谣 2025-10-09

紫菜是用塑料做的,不能吃了?

网上流传着多个视频,视频中有人将紫菜泡水后,声称其“撕不烂、嚼不碎、有腥臭味”,并由此断定紫菜是废旧的黑色塑料袋做的,劝诫大家不要再吃。这种说法过分夸大。

科学辟谣 2025-10-09

发际线上移就说明是脱发?

网上有传言称:“发际线上移就说明是脱发。”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科学辟谣 2025-10-09

空腹喝牛奶会造成胃肠不适?

有一些人对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后可能产生腹痛、腹胀、腹泻等问题,但这不是空腹喝牛奶造成的,而是因为自身乳糖酶的缺乏。

科学辟谣 2025-10-09

得了甲沟炎,要拔甲才能治愈?

甲沟炎是指甲周围组织的炎症或者感染,常见表现是红肿、疼痛,痛起来难以忍受。虽然在某些严重或反复感染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拔甲,但大多时候并不需要拔甲就能治愈。

科学辟谣 2025-10-09